header-titleheader-title
icons
FinTech
icons
金融科技
icons
AI
icons
數位轉型
活動時間與活動地點
calender
2021年9月16日 (四) 20:15~21:45
place
Online-Google Meet
活動介紹
2021三級警戒,五花八門的遠距互動模式變成常態,而在這樣的疫情高峰期,FinTech有了什麼樣的變化?
疫情危機過後,FinTech又將迎來什麼樣的未來?
根據KPMG的報告,疫後金融營運模式會走向「精實化」和「數位化」,同時也預測數位支付與電子錢包、數位辨識與客戶分析相關服務、資安服務、科技保險可能會迎來報復性成長,還可能有更多存活利基,形成疫後的新常態。所以我們集結學研界和金融產業界對談,從多元出發點解析現況,搭配實際的FinTech研究和案例分享,讓無論是FinTech研究人才,還是目前正在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的業界菁英,都能輕鬆搞懂市場局勢,挖掘出值得投入的技術與潛在機會!
活動流程
img
開場
主題簡介、Impactio、嘉賓介紹、Today’s Takeaways
img
討論議題一
疫情是否對FinTech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什麼影響最顯著?
img
討論議題二
從2021現況預測出2022 Fintech在台灣市場的趨勢走向:全民電子支付?還是處處場景金融?
img
討論議題三
FinTech在技術、政策、商業應用面分別在未來最有可能預見的挑戰
img
Q&A
自由Q&A時間
講者資訊
鍾建屏主任
臺科大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兼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智慧金融實驗室主持人,擁有《旅平險智能客服裝置》、《智能分潤系統及其運作方法》、《智能檢核系統及其方法》、《聲波行動支付之驗證系統》、《人工智慧互動式檢核系統》、《聲波區塊鏈技術》等新型及發明多項專利。「運用於保險服務業的虛擬智能聊天機器人技術」榮獲2019年馬來西亞MTE發明展大會金牌獎、創新發明特別獎與大會特別獎。
Allen
沛思坦網路Pacston 商務開發經理 - 負責Impactio的台灣區商務拓展,具多元產業的軟體業務資歷,經手豐富的企業轉型、數位轉型輔導經驗,特別擅長RegTech、ChatBot導入等專案經驗。
Mark
本土銀行綜合企劃副理 - 金融業實務經驗多元,完整參與多項數位金融系統專案,包括個人網路銀行、企業網路銀行、線上開戶、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服務介接等,也涉獵過 KYC 智慧流程優化、數位轉型上雲、ChatBot 導入等專案。
適合對象
在 FinTech 領域深耕的研究人員、教授或是碩博士生
FinTech 相關政府單位、學術研究機構、顧問服務、新創企業
於 FinTech 、金融、科技、雲端領域深耕的企業人士
對 FinTech 領域,包括智慧流程改造、數位金融、電子支付、監管科技、智慧機器人等應用有興趣的學生或是業界人士
參加者 (107)
鍾建屏
Associate Professor
Irene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
Mark
本土銀行綜合企劃經理
Mr. Lai
明台產產險數位戰略推進部襄理
Benjemin
昕力資訊金融數位推進業務副理
See all
活動精華收錄
Podcast音檔
立即收聽
00:00~01:40
活動主題簡介
1
01:41~05:49
嘉賓簡介:
2
05:50~12:55
討論議題一:疫情是否對FinTech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什麼影響最顯著?
3
疫情對FinTech的影響可分為以下兩大層面:
金融服務環境的轉變
應用情境的改變,E.g.害怕接觸增加染疫風險,加上掃描QR Code實名制度施行,導致更多民眾從現金支付習慣,轉變為使用行動、電子支付使用
產品數位加速進行,E.g.由於疫情關係,許多民眾足不出戶就會在線上完成消費流程
服務數位化普及,E.g.許多金融機構導入聊天機器人、數位服務據點
因為疫情促使民眾有誘因適應App、線上使用各種金融服務,導致行動銀行、網路銀行、線上貸款、投保等使用率大幅提升,E.g.訊連科技宣告將運用AI影像辨識,投入遠距投保
資源投入的轉變
軟硬體:
  • 過去金融機構多以購買伺服器等方式提供服務,但是線上服務需求越來越大,伺服器維護成本高+容載量不夠,讓許多金融金夠開始考慮與雲端商合作,去重新配置資源
  • 有線上、雲端等新服務出現,也隨之衍生資安方面控管的服務
軟人才:
  • 傳統財金系、會計系可能無法滿足金融機構將數位轉型的需求,需更多跨領域(例如財金跨資工)的人才
12:56~24:30
議題一延伸:上雲服務 & 個人化保單部分可行性
4
如線上雲端轉服務方面,法規通常走的比較慢,技術如何配合金融法規?
例如保險理賠流程,一般來說理賠流程大概需花3週,透過科技導入可以優化流程,例如醫院這邊病例可透過區塊鏈加速上傳,整個流程可以簡化至1-2天,目前如這樣的案例,金管會是很贊同的
其實FinTech或是金融業創新服務想了解金管會在乎什麼要點,重點就是要抓準以下四大要點:風險控管、消費者保護、資訊安全、KYC(Know Your Customer)
UBI保險(Usage Based Insurance
UBI保險就是依照被保人的行為、習慣去浮動調整客製化保單、保費
案例:目前車子保費,因為調查資料普遍來說男生開車風險比女生高,所以普遍來說男生買車保,保費都比較高,但這對小心開車、開車習慣好的男生來說不公平,所以UBI保險可以透過長期觀測去優化調整,不過目前觀測成本太高,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可能短期內無法獲益,不過目前國外有幾個國家推行得不錯,因為政府有補助,所以在台灣方面,比較有進展的是國泰、富邦有推例如觀察運動習慣、定期追蹤簡診方面,來去做保費調整與折讓,不過推行也還沒有很順,目前整體而言還是比較卡在成本上。
以上稱為外溢保單,金管會態度偏向讓外溢保單採市場機制,建議政府可參考義大利政府去補貼外溢保單,可創造政府、保險公司、民眾三贏的局面,不過目前還缺少第三方去推行。
24:31~34:15
議題一 Q&A
5
Q:為什麼五倍券沒有像三倍券這麼夯?五倍券有什麼可以優化的空間?
發行三倍券時,其實數位券的綁定低於實體三倍券,除非數位券綁定優惠明顯大於實體,民眾才會願意改變習慣
此次的五倍券其實有試圖改善這樣的現象,推出許多優惠讓民眾去數位綁定,目前獎勵式行銷在台灣推出數位金融服務或是新政策時還是很有效的。
五倍券要成功有幾大要點:
優惠要明顯比實體的多
執行、使用過程要方便
一定要結合場景,運用場景金融讓大家覺得到處都可以使用
34:16~59:59
討論議題二:從現況預測出2022Fintech在台灣市場的趨勢走向:全民電子支付?還是處處場景金融?
6
根據VISA的調查報告有幾個趨勢現象可以分享給大家:
59%的民眾因為疫情,開始嘗試不使用現金交易
日常生活電商化,線上消費金額增加
數位金融全民化,71%消費者手機上有行動銀行App
可以理解成台灣整體環境,未來也會有兩個趨勢走向:消費者習慣數位支付環境、出現更多元的場景金融應用,例如全聯的PX Pay
金融服務可能會加速優化的趨勢案例分享:如大家所知道的客服機器人,尤其是語音的部分,會需要去在地化調整的更精細,例如配合臺灣國語腔去做辨識與回應
未來會是金融 4.0,從金融 3.0 金融服務適應手機,結合社群,到4.0以客戶為中心,去做許多生物辨識(KYC應用)、區塊鏈保障資訊傳遞更有保障,整體而言,金融業導入更多科技,讓流程更自動化,並且虛實整合,提供更智慧化的服務,會是大勢所趨!
從趨勢觀察未來的挑戰有分幾塊:
因為個資法的限制,很難蒐集資料或是資料的轉換
外包第三方業者(TSP業者)時,牽扯到許多資安、法規問題,要如何去好好管控供應商
FinTech火熱,但是目前的跨領域人才大幅短缺,學界轉變與培育人才需要些時間
01:00:00~01:07:45
議題二延伸:去識別化的同時如何去提供客製化服務?場景金融終有什麼樣的場景比較特殊的案例,可以跟大家分享?
7
去識別化資料是針對特定業者,是會處理過,不暴露該消費者是誰?但是做精準行銷時還是會追蹤個別使用者的數據,例如美國的智慧助理 Erica,會觀察使用者的行為、習慣,台灣也有類似的App應用如麻布記帳,他可以幫你分析使用者的金流、分析和行為習慣pattern,給予客製化的未來的理財規劃建議
場景金融的案例分享
情侶分帳App:分為交往、結婚、生子等許多階段,開發不同的應用功能,如一開始用AA制,到結婚後整個家庭共同記帳等等
寵物險場景:透過保險業務找誰有養寵物來銷售其實很不智慧,透過寵物醫院、寵物美容院會是更明智的作法,他們也會成為最好的銷售員
01:07:46~01:30:00
議題三:金融科技於未來台灣市場,在技術、政策、商業應用面分別最可能遇到什麼挑戰?有沒有解決方案或是解決的方向?
8
除了剛剛提及的幾個挑戰,以下舉幾個案例來跟大家分享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向:
外包第三方業者(TSP業者)的管控:金融業基本上都不脫監理科技 RegTech 需要花非常多的監理成本,例如玉山併購富果,關於客戶資料的保護與認證中間都需要經過許多討論和防護措施
金融業證券或投顧的新創只要沒有證照或是資本額達不到兩千萬(投顧標準),就不能做智能理財,去推薦客戶股票等等,這是發展上很大的一個障礙,所以新創多會找傳統金融業合作,或是想辦法自己拿到投顧證照,合法經營,例如好好投資是個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一般來說資金、資源缺乏又沒後台的新創都很難做到
金融監理沙盒是否能作為以上問題的Solutions?
金融科技服務一定要兼顧資安、消保、風控、KYC,金管會才會放行
其實金管會要管這麼嚴,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消保,消費者保護問題。如果投資人聽了你的智能推薦去投資,有所虧損,咎責十分困難,所以無論有沒有進金融監理沙盒,都要能滿足剛剛提及的金管會四大準則,才可能通過
大陸的金融科技市場,有無什麼挑戰,可以讓台灣市場參考?或是如街口沒有資本額不足的問題,還有什麼樣的限制讓他發展阻礙重重?
大陸是用雜草重生政策,先讓金融科技自由發展,有影響政策和社會再用剪刀開始管制,最容易被管制的部分就是P2P
螞蟻金服、餘額寶案例,造成許多民眾解約銀行定存,影響中國銀行體系,讓第三方電商支付吸引走了許多資金,現在事態嚴重,政府就會插手,所以很多金融科技業務緊縮
街口的部分,雖然基金贖回可以馬上收到現金,但是它有特別收基金贖回手續費,消費者正反意見不同,所以裁決權就回到主管機關,而目前以結果論來看,主管機關認為手續費多收的部分,有影響到消費者權益。
街口還有一個風險高的部分:它有保證收益,保證收益觸犯到主管機關底線,他推行時也沒有經過主管機關審核,畢竟台灣金融業還是在高度監理的環境下。
01:30:01~01:47:08
Q&A:
9
1.台灣fintech產業內需成長策略與法規配套,怎麼走向國際市場?
金管會的配套措施可能要更寬鬆,走向國際市場前,其實可以先觀察並引進國外如新加坡的金融業政策和成功案例,先讓金融科技和金融機構可以共存並雙方合作,例如由金融科技負責創新、研發新服務,金融機構執行政策、法規、風險控管,而第三方輔導機關就要去培育人才,媒合金融科技和金融機構,才能更快的幫助台灣自己先完善管控新穎的金融科技,加速數位轉型
監理沙盒是一個孵化金融科技、創新成長的場域
  • 目前尚未開放的金融服務可以在沙盒中嘗試,金管會也會去先關注運營狀態和可能的風險,如果符合剛剛講的金管會四要點,就可以出沙盒
數位沙盒是另一個可能的方向
  • 金融業者釋放API,推出金融創新服務的新創,可以去符合金管會需求,嘗試串接API
2.金管會的2大痛處:P2P 和 加密貨幣
台灣是高度監理的國家,現階段不會太鼓勵加密貨幣蓬勃發展,因為有以下考量
  • 資安風險高,例如駭客入侵
  • 貨幣值波動太大
  • 影響金融環境穩定性
  • 區塊鏈發展沒有問題,但是用在加密貨幣上,考量政府以上的考量,在台灣的發展侷限性大
  • 如果要符合數位貨幣,要有許多基礎的架構,也要思考如加密貨幣、數位錢包等如何去避免被盜走,以及一些中間執行的認證,之後還要搭配配套措施,這部分需要一點時間燉煮
3.現在轉職進入金融領域,即將從事流程改造相關專案team,想問老師有沒有建議什麼適合的發展方向?另外,未來我也會想繼續升學,是否建議從事哪方面的金融研究?!
金融業目前最需要跨領域的人才
  • 建議大學和研究所讀不一樣的專業領域,在目前的金融業會最能加值
  • 鼓勵大家唸碩士,金融相關碩士第二年通常都可以邊寫論文、邊找工作,在金融業很在乎碩士文憑
  • 如果不想念碩士,也推薦大家可以看看各大金融研究所、金研院等等的公開資源、課程,去做進一步的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