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沈浸式體驗經濟
AR
VR

活動時間與活動地點

2022年10月18日 (二) 20:15 ~ 22:00
Online-Google Meet

活動介紹

元宇宙、AR、VR、MR、XR 都是這一兩年的大熱關鍵詞,各位產學先進都跟上新趨勢了嗎?不只這些,沈浸式體驗、沈浸式經濟也隨之興起,應用層面從零售、餐飲、旅遊、B2B產業、居家生活都應有盡有,光沈浸式內容就可以區分為使用者融入故事情節並與場景產生沉浸感,即為俗稱的 VR 應用,和使用者留在他們自己的環境中,故事情節會圍繞使用者,而這就是 AR 應用。 在不遠的將來,相信無論是 AR、VR,還是 MR、XR 技術,一定會更快速發展,並且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本次 Impactio 產學線上論壇就是希望讓學術研究菁英、產業人士或大眾透過了解元宇宙、沈浸式應用、沈浸式經濟,帶領參會者跨越既有思考模式,協助各產業之數位轉型及科技應用,同時帶領大眾認識沈浸式體驗,關注到值得沈浸式體驗的價值與未來發展!

活動流程

01
開場|活動簡介

分享活動大綱以及形式流程
嘉賓自介

02
疫情退燒後,我們生活產生哪些永久性改變?

分享活動消費新需求、新改變觀察大綱以及形式流程
沈浸式經濟時代將會有哪些佈局?(零售端為主)

03
沈浸式經濟

MR, VR, AR, AI 技術如何實現沈浸式體驗?
元宇宙的鑰匙之一:AI 中的 NLP 如何實現沈浸式應用?
各國沈浸式應用和商機比一比!
對沈浸式經濟有興趣的學者、產業先進,可以如何踏進這個領域?

04
現場 Q & A 和交流

講者資訊

主講者

謝京蓓 Cori 總經理

謝京蓓Cori,阿法世代媽媽、前遊戲業老將,M商提倡者——Metaverse時代,商業思維和相應的情商二者缺一不可。大中華區 XR 產業前瞻推手,產業界稱台灣「VR教母」。

2016 年號召 VR/AR 業者,推動台灣最大 XR 相關業者聯盟「TAVAR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建立。2017 年成立「實境共創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推動大型XR 生態圈國家級計畫 「XR EXPRESS Taiwan」,輔導逾 200 家 VR/AR 新創與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創造超過新臺幣 13 億元訂單成績。

主講者

張詠淳 副教授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大數據科技及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也是臺北醫學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NLP Lab)負責人。

專精於自然語言處理、文字探勘與檢索、機器學習以及深度學習技術。擅長將這些技術應用於解決不同領域的問題,主要研究興趣為商業智慧、智慧醫療、以及語言理解。

近年發表多篇國際頂尖期刊與會議論文,研究重點在於結合句構知識表達與深度學習,打造具深度理解的智慧型語意理解服務,此應用非常廣泛,例如:顧客行為分析、社群輿情分析與主題偵測、以及電子健康紀錄分析等。

主持人

Allen

沛思坦網路 Pacston 暨 Impactio 商務開發經理 - 負責Impactio的台灣區商務拓展,具多元產業的軟體業務資歷,經手豐富的企業轉型、數位轉型輔導經驗。

適合對象

對沈浸式應用、AR、VR、MR、XR 等技術有研究的研究人員、教授或是碩博士生
從事沈浸式應用、AR、VR、MR、XR 等技術領域之相關政府單位、學術研究機構、顧問服務、新創企業
對沈浸式應用、AR、VR、MR、XR 等技術有興趣的企業人士
參加者 (68)
張詠淳副教授
副教授
Irene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
Min W.
資管碩二
See all
00:00~01:14
開場、活動主題簡介、Impactio 簡介
01:15~02:14
嘉賓介紹: 實境共創股份有限公司・Cori 總經理
02:15~03:00
嘉賓介紹: 臺北醫學大學大數據科技及管理研究所・張詠淳副教授
03:01~57:05
疫情退燒後,我們生活產生哪些永久性改變和突破?

宇宙涉及的技術既深且廣,有沒有可以先簡單讓人理解元宇宙概念的說明或是比喻?

建議大家反向思考,哪些不是元宇宙?
元宇宙和一般的大型遊戲常常被拿來做比較或是比喻,我們認為差別在於玩家的目的性,行動上也不只一起玩、一起分享, 還可以一起創造、盈利,創造的元素尤其重要,而且在元宇宙的世界中是 360 度沈浸式的立體空間體驗,讓你可以直接主掌體驗,還可以有更多的經濟消費、盈利機會。
從學術研發上來看,元宇宙就是一個虛擬空間,真的空間變假的,假的東西可能變成真的。
例如:有的東西真實空間中成本過高,但又需要,這時候元宇宙就是一個很好的場域,例如 Tesla 的車子需要做衝撞測試, 而在元宇宙中用 AI 模擬駕駛,在裡面撞擊與修正,對於真正的世界不會有太多耗損,又可以得到許多數據,讓產品漸趨穩定後, 再搬到現實世界中測試, 就會是很事半功倍的處理方式

疫情催化沈浸式經濟發展,不只線上化,虛擬體驗更加立體多元!

在零售端的產品展示被迫轉移至線上
企業端展覽與商業交流虛擬化
互動行為也轉移至線上,甚至體驗更加立體與沈浸式

BCG 去年的報導中提出未來三年內 VR、AR 的市場規模高達 3000億美元,而這當中沈浸式體驗是目前五年內廣告主最期待的科技。 元宇宙如同 Tim Cook 日前所說還距離大家有點遙遠,但是 AR 等沈浸式體驗的科技技術肯定是大家生活中大家遇得到、用得到的科技, 各大科技公司也都紛紛投入這塊的研究, 所以非常建議大家除了元宇宙之外, 未來幾年一定要注意的 hashtag 就是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簡稱AR

AR 讓中小企業也能淺嚐轉型,如濾鏡,用擴增的方式去將品牌故事說得更好。像是現在在南京復興捷運站就有類似的體驗, 體驗的過程還可以看到旁邊販售的餐飲,進而促進周邊的銷售,詳細歡迎大家參考這篇報導: 實境共創攜手臺北捷運打造 「AR STATION」沉浸式體驗 ,這些技術背後都包含許多人工智慧 AI 相關技術,近幾年 AI 衍生技術也突飛猛進,研發成本逐漸下降,非常好做進一步發展的時代。

過去參加實體活動或線上活動會有門票、QR code,但未來也許能有 NFT 或是其他區塊鏈上的延伸產品等數位權證去做一個學習記錄或是一種 reward 的機制,讓參與者有更多交流、互動,其實是一種賦能,最常見的就是應用在會員資格的賦能,當然這個 NFT 的價值需要被該社群的大眾認證,才有其價格。

舉例來說,說進到捷運站,然後運用 AR 技術產生的北捷少女的聲音去介紹景點,光是聲音呈現,背後就有 3 種技術,第一個有 AR 的技術,第二個有數位內容製作的技術,還有影像呈現的 UI 和 UX ,可見真的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所以技術是否可行不一定是瓶頸點,真正的困難點是使用者體驗上,因為大家都沒有經歷過,如何彙整技術,讓目標群眾能容易進入我們想打造的場域,達成 user-friendly 的狀態,就是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NLP 是沈浸式技術的重要環節,打造原音重現和對話如流的關鍵!

沈浸式應用也包括希望能達到對談如流的對話和互動,舉例來說:去年韓國有個媽媽失去了小孩,製作團隊用 VR 技術重現小孩的影響,還要讓小女孩的聲音原音重現,並且讓小女孩可以跟媽媽對話如流。此外,最近也興起虛擬主播、虛擬網紅,用這個技術很好的地方是,他可以知道閱聽者的喜好,用觀看者的喜好去分層打造穿什麼衣服、什麼長相、什麼聲音、什麼類型的新聞去呈現。甚至今年在 NLP 界非常大的模型,可以運用關鍵字,就可以產出你想像中的影像,可見人人都能 AI 作畫、照相都是不遠的未來,反而語音和文字是更艱難的,還要訓練系統偵測判斷反話、反問等等的語法,讓這個功能更精確。

最近的大熱門新聞: 臉書「台語AI翻譯」推手是台灣人! 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打造人工智慧(AI)技術翻譯系統,讓使用閩南語(台語)人士能與使用英語者對話。這項新技術的幕後推手之一,是來自台灣的Meta軟體工程師陳鵬仁,希望父親能用最熟悉的台語跟所有人溝通。這項成就的突破性在於:AI翻譯主要著重於各種書寫語言,但在全球超過7000種的現存語言中,有近半數主要以口語表達,沒有標準或廣泛使用的書寫文字系統,導致Meta無法使用標準技術為這類語言打造機器翻譯工具,因為標準技術需有大量的書寫文字來訓練AI模型。而活動中張老師也提到除了閩南語之外,台灣的其他鄉土語言也都有團隊專門在研究,並致力於運用 AI 技術,讓各種語言都能夠讓人機進行無障礙語言交流、原音重現。

57:06~1:18:05
討論議題二:沈浸式經濟背後的技術

首先,想和大家先科普一下虛擬世界、元宇宙中常討論的三大 RRR 技術:

VR:
Virtual Reality,亦即虛擬實境,讓使用者能有完全沉浸式的體驗,能欺騙感官,讓您以為自己身在與現實世界不同的環境或世界! 虛擬實境需要包含三大元素:3D空間、實時交互以及自身投影,其中多會運用到 AI 技術來判斷用家的真實動作。
AR:
Augmented Reality,即為擴增實境,擴增實境是在現實世界的元素上疊加數位資訊,最有名的案例就是 Pokémon GO*!
MR:
Mixed Reality 混合實境,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現實世界和數位元素結合起來。混合實境讓您看見並沉浸在您周遭的世界,但是還能使用自己的雙手與虛擬環境互動。

運用這些技術之前,還是要先探討運用的目的和動機,例如將 AR 和 VR 帶進課堂,那目的可能是視覺上的輔助,讓教學能更完整,用 VR 讓同學可以做安全性低的實驗和技術,不用害怕爆炸,或是因為爆炸錯失掉實驗機會,而運用場景就是擬真數位化學教室,這就是個案例。要做的逼真與實用,就必須要理解該產業和運用場景的 domain knowledge 才有辦法有效互動、沈浸在裡面體驗,所以這就是跨域的重要性。

趣味案例分享:

韓國的演唱會運用全息投影結合 AR、VR、5G 直播技術和 LED 螢幕等 ,全方位打造環場感,讓粉絲可以與明星和場景做很多有趣的互動。
史上第一個元宇宙 Fashion Week,數位化的類 3D 走秀、服裝展示,不用戴任何 VR 裝置,點進一個線上連結就可以進入場域,衣服本身可能就是個 NFT,有 3D Printer 的人還能印出來,有更多元的延伸應用。
疫情之下許多人因中獎無法參加一生一次的實體大學畢業典禮,而台大學生運用 Minecraft 打造出虛擬校園,在 Minecraft 中的校園角落,也都有相應的活動,讓無法到場的同學也能夠在裡面體驗畢業典禮、與同學和師長互動。

對沈浸式經濟有興趣但是還沒有太深入涉獵的學者、產業先進,可以如何踏進這個領域?

可以追蹤 張老師的 NLP 的社群,多多關注相關的消息。
建議大家實際去體驗 VR 和 AR 應用,才能想像出應用和有感覺。 AR 的話,目前大部分的新手機都有支援此技術,直接試試看是最好的,或是前往捷運南京復興站體驗, 再去思考對自身商業、學術上可能的結合和應用,當然也歡迎與 實境共創 企業諮詢! 也不用害怕自己不太懂或不專精於相關技術,現在很多企業,包括實境共創企業,都是 SI 系統整合企業,可以協助大家抓取數據與統整洞見,並一起設計體驗流程和互動。
1:18:05~1:35:54
聽眾 Q&A 與反饋
一、AR、VR 等技術,請問有辦法用在運動方面嗎?
目前 VR 運用在棒球有個實際案例,用技術協助教練和運動員變得更專業。偵測並建議選手調整揮棒的速度、強度、角度,為運動員訂做提升的專業計畫。 而在消費端:娛樂、影音、遊戲,例如在家一個人騎飛輪很孤單,也可以打造虛擬運動環境,讓虛擬教練、虛擬同學陪你一起騎飛輪,這樣簡單日常的應用未來都是一種可能!
二、想了解文創應用與沈浸式體驗的結合案例
很有名的新文創應用可以參考 XR Space 的北港宮廟案例: 首創新台潮宮廟元宇宙 ,在元宇宙結合實際傳統宮廟參拜流程,讓參與的信眾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體驗臺灣文化盛事,包括參觀、參拜等,以新意延續並了解傳統宮廟文化,不僅讓年輕世代更容易接觸到傳統,也讓國際的民眾都能參與台灣傳統文化傳承與風俗盛事。
三、初音跟日本男生活互動的事件也跟這個技術有關嗎?
是的。
我們可以從 NetFlix 美劇:黑鏡來探討,女主角的男友過世,有個科技服務可以模仿男主角的行為習慣,讓女主角可以與神似過世的男友的虛擬人物打字互動,後來可以運用語音通話,複製講話方式和聲音,甚至推出真人版互動。人工智慧的虛擬陪伴終究還是假的,只能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還是沒辦法取代真正的活人。 這也就探討到元宇宙、科技發展過程中備受爭議的問題,賺錢之外,倫理道德也很重要,打造一切高科技、虛擬服務、角色時,就要遵守 code of conduct。

雖然當壽命有限、身體有狀況時,可以運用機器和技術強化現有的弱勢,讓人去突破生理的限制,但是也需要有多道防線來避免失控。 未來,能不能做不再是重點,可不可以、真的想不想要才會是未來很重大的議題 ,尤其是元宇宙真正到來之前,人類就需要思考清楚:我們能不能接受未來的生活充斥著人工智慧生物或是與之互動、產生感情,這是我們要的生活嗎?如果變成常態我們能接受嗎?這也是台灣的學術界、產業界需要清各界力量一起去產生共識,讓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能不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