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智慧醫療 -
從學術殿堂到商業戰場的致勝法則
Online-Clubhouse
產研合作的Know-How分享,掌握改變社會的關鍵!
AI
產學合作
智慧醫療
智慧應用
活動時間與活動地點
2021年7月11日 (日) 20:00~21:30
Online-Clubhouse
活動介紹
專屬 #智慧醫療 #智慧照護 #智慧應用 的 #大師開講 活動開跑
想要商轉、募資的學者、研究中心請看下去💡
每次和廠商洽談合作都很不到位,想知道對方怎麼想的?
歡迎各大商業技轉高手、企業和想要產學媒合的教授、研究人員🤝
和我們一起線上討論,精準了解彼此的需求 💘
  1. 以solution的角度來看,什麼樣的AI技術研究最得企業心?從智慧穿戴、電子病歷等實際案例討論
  2. 研究無法成功技轉或是募資的常見原因?該如何破解?
  3. 智慧醫療、照護及其他應用的延伸討論
活動流程
開場
簡介主題、Impactio、嘉賓簡介、Today’s Giveaways
討論議題一
產業通常是出於什麼樣的動機希望採用AI技術設備?通常需要哪一類型的AI技術設備?
討論議題二
不知道該怎麼找適合合作的實驗室或教授?
討論議題三
想知道研究團隊提出solution之後,中間具體通常要經過哪些階段(目前只知道POC)才能真正商業化販售? 有沒有實際案例可以說明?
自由Q&A時間
講者資訊
Allen
沛思坦網路Pacston 商務開發經理 - 負責Impactio的台灣區商務拓展,軟體資歷豐富,具傳產、金融業、製造業、FMCG等多元企業轉型、數位轉型輔導經驗,包括企業轉型ERP導入、公文系統、FIDO專案、智能MES導入、APS系統導入、企業EIP建立等。
Richard
軟體業業務經理 - 軟體專案經驗豐富,且擅於提供solutions給長期合作的accounts。負責過數個成功專案案例,具醫療、房仲、金融、遊戲、公部門、製造業等多元產業合作經驗,經手專案包括全台灣第一個語音智能機器人、智能客服案、RPA建置案、網路投保、ELK建置、菸害防治系統、ISO文管建置案等。
Cherry
軟體業業務副理 - 擅長透過產業的上下游經驗複製及同產業競爭者應用分享進行陌生開發、鏈結相同產業或是痛點的客戶,創造嶄新商機。
適合對象
  • 在AI領域深耕的研究人員、教授或是碩博士生
  • 在AI領域深耕的企業人士
  • 對AI領域有興趣的學生或是業界人士
參加者 (31)
鍾建屏
Associate Professor
Yu-Chiao Hsiao
Project Manager
Yun-Yen Chiu
Project Manager
Irene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
DAN JING CHANG
科技部人工智慧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See all
活動精華收錄
Podcast音檔
立即收聽
00:00~03:25
活動主題和科技部人工智慧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介紹
03:28~12:40
討論議題一:產業通常是出於什麼樣的動機希望採用AI技術設備?通常需要哪一類型的AI技術設備?
  • 動機通常是出於企業營運上遇到的痛點,所以動機與需求還是要看不同企case by case去討論,通常是需要大量人力的環節
  • 案例分享:醫療業的進場身分認證,搭配穿戴式裝置,半自動化管理病歷、領取藥品等
  • 案例分享:應用於醫院場景的智能客服系統,解決過去需大量接線員、總機,協助老人家頻繁掛號、對照醫生班表等等的需求
12:40~32:15
討論議題二:不知道該怎麼找適合合作的實驗室或教授?
業界觀點:
  • 首先,建議先調查實驗室或教授的痛點,為什麼會想跟企業合作?
  • 接著,可以調查此領域中較有名聲的教授或是研究中心
  • 觀察並瞭解該研究中心或實驗室目前的project(大概進展到什麼程度?有POC了嗎?)
  • 再運用電話去接觸與溝通,了解對方目前的意願和實際痛點
  • 最後再實地拜訪和研究中心或機構提案我們的solutions或是協助媒合適合的企業方
  • 另外,也可以透過口碑行銷的方式,去累積標竿、上下游的reference cases來讓合作方主動協助宣傳
學界觀點:
  • 研究中心比較常運用舉辦產學媒合、成果發表這樣的機會,讓有同樣需求的企業去自動媒合
  • 除了產學媒合之外,由學界主動去survey業界需求、業界主動找學界、申請政府的科專計畫補助,產學共同申請政府計劃、經費補助會更容易通過,業界也不用自行負擔全額經費
  • 科技部補助,產學計畫申請(申請過之後,政府負擔80%、業界只要付20%)
  • 經濟部補助,AI開發應用部分通常會是工業局和技術處為主要發放資源的單位(申請過之後,政府和業界彼此各負擔一半左右
32:16~42:35
議題二的延伸Q&A:台灣的智慧金融科技發展和趨勢
  • 純網銀、純網路保險(求其是產險的場景,線上比價、購買)
  • 發開智能客服去協助發展,例如情緒辨識,偵測、辨識消費者的情緒並作相應的反饋,慢慢取代真人客服和投保
  • 遇到的困難不見得是技術面,會是市場、法規、資安、流程等等需要克服和試驗的部分,不過如一鍵理賠、KYC(Know Your Customer)、收單,預計兩三年能完成自動化線上化,大幅提高保險市場
42:36~76:00
討論議題三:想知道研究團隊提出solution之後,中間具體通常要經過哪些階段(目前只知道POC)才能真正商業化販售?有沒有實際案例可以說明?
智慧金融場域:(鍾建屏老師分享)
  • 產品或概念提案,想投入市場時,以接觸VC(創投)時,最先會被詢問的問題是:何時可以變現?所以在研究轉移到市場的過程中,需要把成果量化是很重要的
  • 對於市場需求和場域驗證是非常重要,甚至在商轉或是進入到商業市場中,可能比研究本身還更需要事先謹慎考慮
  • 個人化保單案例的討論
    • 偵測每個人風險不同 >>> 客製化理賠制度
  • 金融科技較能成功或獲利的案例:寵物保險、Fugle富果、街口
  • 很多遇到的問題是受限於保守的金融法規,創新的模式,可以在金管會的監督下試試看以sandbox機制去嘗試,但以過往的案例來看,大多還是因為局限性,進到市場後依然很難盈利
智慧醫療、照護場域:
  • 除了產學媒合外,科技部人工智慧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通常也會透過科學園區訪廠,實際了解廠商需求
  • 肺結核結合桿菌智慧辨識案例:
    • 應用在益生菌的生產品管上,減少品管人力和加速製程
    • 學術團隊和廠商共同寫計劃案,不僅能節省開發成本,也更容易實際落地到商業市場
  • 養殖團隊和太陽能結合案例、iSleepBetter案例
  • 產學合作去商業化的方式、流程和建議
    • 學界解決問題和商業在處理商業模式觀點是不同的,但兩者不可偏廢
    • 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是實際存在而非想像出來的問題
    • 在商業化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串起臨床和技術面的轉譯角色,讓彼此在同一條線上開發
    • 視不同的應用場景,由於使用介面會完全不同,搭配的工程團隊也會不同,也會牽涉到非常多認證、法規和資安等前置準備和評估的問題
    • 多中心去分享數據和leverage資源會更合適
  • AI未來會結合場域,跨領域去結合商業模式,才會更容易成功
76:01~96:20
聽眾Q&A:剛剛聽到VC和申請補助,想問問群眾募資管道,也想了解研究通常無法成功募資的原因是什麼?
  • 群眾募資很看產品和運用場景,如醫療產品會牽涉到法規,而且不能夠線上販售,大多不太適合
  • 群眾募資可以是擴大品牌效益的一種途徑,在研發或是製程上不一定會是順利的,所以有點難去promise目標客群可以給他們的benefits
  • 需要有一定的技術性,比較不容易被剽竊
  • 產品的特殊性、話題性和曝光度也是需要去經營的
  • 常見的三個群眾募資失敗的原因:
    • 讓市場知道『你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或服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事,你也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他們也該覺得你的產品和服務重要』
    • 拿到資金之後的計畫不夠明確或是符合投資群眾的期待,要很明確讓群眾知道他們什麼時間點可以得到什麼、期待什麼
    • 一開始沒有找好幾個有號召力的天使投資者,群眾通常面對不夠了解的事情,會相信其他人的評價,就像買東西或選餐廳,會上網爬評論、看看有沒有名人推薦、看看評分等等,所以要不就是提前先開始經營自己的一小群粉絲、不然就是得找幾個該領域的名人、KOL或是天使投資者幫忙站腳,不然自己赤手空拳做的話,會非常辛苦
  • 不同的想法:
    • 尋求創投或是募資固然是一種籌措資金的方式,但是若想要擁有完整的研究計畫主導權,而募資方會需要明確的回饋,其實對於研究和商業的走向,雙方很容易後期會有不同的想法、糾紛,是值得大家去審慎考慮的。而相對研究團隊來說,政府經費補助的方式,會更適合研究者專心的去投入自己的計畫上,也不容易有商業化的壓力,和政府相對的合作關係也會較彈性。